成立本碩士學位學程之緣由
秉持培育卓越植物醫生之願景,網羅已具備農學相關專業學識之學生,在其既有之農學基礎下,更厚實所有植物醫生對植物診療時所應具有之涵養,包括對植物之保養照護,及對植物之病、蟲、生理等因子之診斷、治療、及預防。能在兼顧環境及食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促進農作生產之目標。
符合消費者對安全農業之迫切需求
落實「安全高品質農業」的理念與推廣正確的栽培管理技術,需有專業之「植物醫生」協助農民解決作物栽培過程所遭遇之問題,教導農民合理施肥與安全用藥的原則,可有效降低農藥殘留危害人體健康與污染環境的機率,並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因應農業發展趨勢
面對無以數計之植物種類,及千變萬化之危害因子,此為植物醫生養成不易之處,極需要整合不同的知識領域,配合實務之經驗才能奏效。為了培養具解決農作問題之實務專才,美國已於2000年率先在佛羅里達大學成立全世界第一個植物醫學士學位學程,課程安排強調跨領域學習與田間經驗並重。承襲此精神,屏東科技大學於2008年將原有「植物保護學系」更名為「植物醫學系」,臺灣大學於2011年成立「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嘉義大學於2012年成立植物醫學系。農委會已著手草擬「植物醫生認證辦法」,朝向植物醫生之認證制度目標邁進,此亦為現代農業發展之潮流。

提供豐富學術資源作為植物醫生養成之後盾
本學程兼(具)備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農藝學系、園藝學系、土壤環境科學系及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等系所之師資與課程之堅強後盾,可提供培育植物醫生所需之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術,且輔以實際至相關改良場所、農藥試驗場所、種苗繁殖場或植物醫學中心等實習,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操作皆均衡發展。

增加學生就業能力
本學程培育之植物醫生,必具備提供農民診斷鑑定、正確(合理)用藥、施肥諮詢與植物健康管理之能力,為各農業生產事業不可或缺之人才。未來配合植物醫師法之通過,在取得證照後即可擔任各地區之駐地植物醫師。面對全球化就業市場,亦足以與國際競爭。

本學程發展重點
(一)作物營養與健康管理。
(二)作物病、蟲、草害及營養障礙診斷與健康管理。
(三)防疫相關技術與實務應用。
(四)檢疫相關技術與實務開發。
(五)農藥藥理與專業處方應用。
(六)安全農業與生態永續經營。
(七)植物醫師的養成與在職訓練。
(八)植物醫學與安全農業之國際交流與合作。
